跟着老辈人学炖土鸡汤:从选鸡到煨汤,手把手教你炖出金黄鲜香_老母鸡_小时候_砂锅
一、为啥饭店的鸡汤总比自家炖的香?
上个月表姐生孩子,我特意从老家带了只养了两年的老母鸡去看她。站在病房走廊里,隔壁床陪护的大爷瞅见我手里的鸡直咂嘴:"现在年轻人还会挑这种黄脚杆的土鸡,难得啊!"这话倒让我想起,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墙根底下,总能看到竹筐扣着的老母鸡,如今菜市场里饲料鸡占了大半,炖出来的汤清汤寡水,总少了点记忆里的浓香。
其实炖土鸡汤真没那么多玄乎,关键得摸准几个窍门。上周邻居李婶来串门,看我炖的鸡汤飘着金灿灿的油花,非说我在汤里加了浓汤宝。天地良心,我这法子还是跟外婆学的,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说给您听。
二、选鸡比炖鸡更要紧
1. 土鸡长啥样才算好
菜市场东头卖鸡的老张头教过我三招:
看脚爪:土鸡爪子细长带茧,饲料鸡爪子粗短圆润 摸胸骨:手指按下去有弹性的是嫩鸡,硬邦邦像搓衣板的是老母鸡 瞧鸡冠:鲜红挺立的公鸡适合爆炒,暗红耷拉的老母鸡才适合炖汤2. 现杀和冰鲜区别大了去
上回图省事买了超市处理好的冰鲜鸡,结果炖出来的汤腥气重。后来学乖了,赶早市挑活鸡现宰,拿回家时鸡胗里还带着没消化完的玉米粒。现杀鸡不用焯水都行,冰鲜鸡可得好好泡血水。
展开剩余72%3. 整只炖还是剁块炖
整鸡炖汤更醇厚,但要是锅不够大,剁成巴掌大的块也行。记住鸡脖子、鸡爪这些胶质多的部位别扔,这可是让汤变浓稠的宝贝。
三、处理鸡肉的三大忌讳
1. 千万别直接下锅
前年二舅妈把刚宰的鸡直接扔进锅里,结果炖出一锅血沫子。正确做法是:
鸡肚子里的肺叶要抠干净(藏在肋骨缝里的暗红色肉块) 用淘米水泡半小时去腥(比清水管用) 鸡皮上的细毛用镊子拔干净(特别是翅根和脖子)2. 焯水是个技术活
凉水下锅加三片老姜,水开前会浮起灰白色沫子,这得用漏勺慢慢撇。等水彻底烧滚了,血沫变成深褐色,这时候赶紧关火。焯过水的鸡肉要用温水冲,凉水一激肉就柴了。
3. 鸡油别急着扔
很多人嫌弃鸡屁股附近的黄油,其实这是天然增香剂。单独切下来炼成鸡油,炒青菜时挖一勺,比用植物油香十倍。
四、家家户户不同的炖汤方子
1. 基础版:清水出真味
我外婆那辈人炖汤就三样东西:鸡、水、盐。砂锅里码好鸡肉,水量淹过两指节,大火烧开转小火,锅盖留条缝。炖足三个钟头,汤面会结出琥珀色的油膜,用筷子轻轻戳破,香气能飘满整个楼道。
2. 升级版:药材添风味
对门王奶奶的秘方是加五指毛桃根,炖出来的汤有椰香味。要是给产妇补身子,可以放点黄芪当归;给孩子喝就加两颗蜜枣,甜津津的更容易入口。
3. 懒人版:电饭锅也能行
租房的小年轻别犯愁,把焯好的鸡肉扔进电饭锅,加满开水选煲汤模式。睡前定时,早上起来就有热乎汤喝。记得汤熬好后要断电,保温状态焖着会发酸。
五、火候掌控的学问
1. 头半小时盯紧火
刚开始炖要用中火把汤冲白,就跟煮牛奶似的,这时候千万别离开灶台。去年有回我接电话忘了看火,结果汤扑得满灶台都是,白瞎了半锅好汤。
2. 中途加水是大忌
汤炖到一半发现水不够,宁愿关火也不加冷水。实在要加就兑开水,还得沿着锅边慢慢倒,不然热胀冷缩容易让砂锅裂开。
3. 啥时候放盐有讲究
老一辈都说要最后放盐,其实中途放更入味。我习惯在炖了一个半小时后撒盐,这时候肉质刚好开始松散,能吸收咸鲜味。
六、一锅汤的百变吃法
第一顿:原汤原味
刚炖好的汤表面浮着金黄油花,撒把葱花直接喝。鸡腿肉已经酥烂脱骨,蘸点生抽蒜泥,能吃出肉本身的甜味。
第二顿:下面条
舀几勺鸡汤煮挂面,扔几片青菜叶,卧个溏心蛋。前天我家孩子感冒,这么一碗热汤面下肚,鼻塞都好了大半。
第三顿:煮粥煲饭
剩下的鸡架别浪费,拆了肉丝煮鸡粥。或者学广东人做煲仔饭,锅底铺层鸡汤煮的米饭,码上鸡肉腊肠,淋勺豉油滋滋响。
上周末照着这法子炖了锅汤,八十多岁的外公喝着直点头:"对喽,这才是咱家以前过年的味道。"其实炖汤这事就跟过日子似的,急不得也省不得。现在天渐渐凉了,你要有空也试试?砂锅咕嘟咕嘟冒热气的时候,整颗心都会跟着暖和起来。
发布于:广东省